星期三, 5月 11, 2005

Mon boulot 保險支部—台灣商業醫療險的變化(下)



其實,去年(到今年年初)醫療險最大的轉變,就是,無理賠上限的終身醫療險被有理賠總額上限的「終身」醫療險完全取代了。

終身醫療險的出現,其實也算是個台灣奇蹟。

一個人,能活幾歲?會生什麼病?我想,連他自己也不會知道。那麼,這個人終身的醫療風險要怎麼去評定?如果不能評定,那又怎麼決定醫療保險的費率呢?

當然,以符合人性需求的角度來看,定期繳費、保障終身、而且理賠又無上限的醫療險,是最好的商品。

不過,正如上文所言,在台灣出現不過約10年左右的無給付上限的終身醫療險,也面臨了理賠支出額度遠大於收取保費的窘境。自1989年外商保險公司登陸之後,台灣的保險業就進入了戰國時代;直到2001年的這段過程中,保險商品的品質與保險公司的服務,的確因為商業競爭的關係,無論在條款的寫法、產品的靈活度、理賠的服務…有著一日千里的進步。各家保險公司,也使出渾身解數,希望擴大自身的市場佔有率;各種有創意的商品,被提供到市場上,供消費者選擇。不過自2001年市場存款利率大幅下降後,台灣的保險業,就開始進入了財務整理的時段。

有理賠總額上限的「終身」醫療險完全取代無理賠上限的終身醫療險,就是這種背景的產物。
對保險公司來說,無上限的終身醫療險,在未來醫療科技繼續進步的背景下,所造成的財務上的壓力,是難以估計的。新的做法就是以類似壽險的給付概念,來設計醫療險;壽險的方式就是一筆錢買一個理賠額度(前提是所繳的錢一定低於保險理賠的額度),只是,壽險是要等到消費者身故或全殘才會理賠。醫療險則是先將這個額度,隨著每次的醫療出險理賠,慢慢地消耗掉。如果,到消費者死亡時,還沒消耗完畢,那就把剩下的額度,當作死亡理賠金賠給受益人。相反的,也有可能因為醫療理賠支出太多,很快就將額度消耗殆盡。這也就是讓許多希望醫療險能終身保障的消費者,比較不能接受的地方。因為,對他們來說,這種險種冠上「終身」這兩字,與實務上的狀況並不十分貼切。

但是,在閱讀完之前我對保費調整的整個大環境的論述後,我們必須了解到,那種「無理賠上限的終身醫療險」要再次在市場出現的可能性大概不會太大了(在台灣,只為市場佔有率而不顧財務安全的削價競爭,不是常常在上演嗎?所以,我只能說「大概」不會太大了)。

然而,新醫療險的出現,難道就真的是宣布了「美好的過去」不再回來嗎?凍鴿認為,這倒也未必。

對許多人來說,過去的終身醫療險,縱然,只要在固定時間繳費,就可以享受終身的保障;但是,如果一輩子健健康康沒生什麼病的話,那麼,這項支出,就是多花的錢。有這種想法的人,現在倒是可以對新的醫療險感到滿意了;因為,就像終身壽險一樣,新的醫療險理賠金是一定拿得回來的,只不過是看以醫療理賠金的形式,還是以身故理賠金的形式給付罷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新的醫療險也提供了新的理財可能。

以一位32歲的女性而言,她買了一個這樣的產品所花的成本,大概是產品額度的50%,也就是說她多創造出一倍的經濟利益。如果,她真的身體非常不好,把額度花光了,那就表示,如果他沒買這個產品的話,她的經濟損失就比買了這個產品整整多出一倍。如果,她身體很好沒用完額度,那多出來的額度,也會以身故理賠金的形式完全不扣稅地給她的繼承人;反之,如果他沒買這項產品的話,她的資產就等著看看要不要扣遺產稅了。對於稅級的降低,這種險種就會發生畫龍點睛之效。

那到底比較適合哪些人呢?有幾種消費族群,適合這種商品。

第一種的,
當然就是那些只買了定期醫療險(到75歲就不能再繼續承保)或是之前有買一些終身醫療險,但是理賠項目或額度到了75歲以後明顯不夠的人

不過,凍鴿建議年輕的朋友,離75歲還遠,不用太急著買,因為這種險種立刻要繳付的費用,終究比定期醫療險來得多。在許多年輕人的所得偏低的情形下,還是先選擇定期醫療險就好。不過,40歲左右的族群就可以開始注意了,因為與壽險類似,所以越早買獲得的利益會越大;繳費20年完畢,也到了退休的年齡,不用把自己醫療的責任丟給下一代。

另外,這種產品對身為子女,
有父母要扶養的人,其實還滿實用的。

因為,扶養的經濟成本,大體上就是父母的生活費和醫藥費。這種險種點對扶養者財務上的優點是
1.分期繳費,全額使用分成20年繳,將20年全部的保險費用,分割成20等份,大幅降低了扶養者每年的經濟負擔;然而,一但要理賠時,可用的額度卻又是全部的額度。換言之,就是利用財務槓桿原理,將扶養者經濟的壓力大幅降低。2.創造經濟利益:如上所言,保障額度大於支出的總成本,花較少的錢換較多的醫藥費額度;如果是用自己的積蓄,就一塊錢是一塊錢,沒有其他的可能;另外,當被扶養者身故卻還有剩下額度時,出錢的扶養者,就可以受益人的身分,將理賠金拿回來。對於扶養者而言,完全沒有經濟上的損失。

最後,就是那些有稅務考慮的銀髮族群們

年紀大的消費者一方面替自己準備醫療費用金同時也順便使用保險理賠的免稅規定降低自己要課稅的資產額度。

所以,新的醫療險並不會像坊間一般流傳的說法的那麼不堪;雖然沒有了過去終身醫療險「無理賠上限」的優點,但它也創造了,過去的終身醫療險所沒有的,經濟與稅務上的優點。

至於,未來台灣的醫療險設計的方向會怎麼走呢?以凍鴿的觀察,總的來說,還是繼續在「市佔率」與「財務安全」之間擺蕩吧!!


這正印證了一句話--「沒有萬能的商品」。消費者要做的是理性的規劃合於自己的保險方案再找到適合方案的商品,而不是沉淪在懷念「美好的過去」的情緒中,而忽視了新產品優點的存在。

20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所以我不是說過嗎,計畫總趕不上變化.想以"終身"為訴求的確太不切實際.以前總認為買了一個保險商品就從此一勞永逸,但現在就像理財帳戶一樣隨時都需要檢視一番,重新調整"當時"最佳的組合.謝謝凍鴿的提醒,對杯水車薪的我們而言,順應時勢修正保險組合的確非常必要. T

凍鴿 提到...

謝謝阿銻的意見

雖然是計畫趕不上變化
但是我們能做的也只能是計畫
就像阿銻說的
每隔一段時間做檢視跟修正
是個比較實際的方法

匿名 提到...

嗯...文章都寫的很長
但是寫了半天到底有沒有人在觀賞ㄋ
不管
還是繼續寫吧
ps.老話一句:只要不佔用到家庭時間都好!

凍鴿 提到...

那些看完文章就默默落跑的人請注意
我老婆已經在質疑我寫這些文章的意義了

我個人覺得
寫文章有沒有人欣賞
那是要看緣分啦
不過
你們如果適當地表達你們的讀後感
對我的幫助也是相當大的

不要說一些什麼默默支持的話
默默支持的力量
通常是在告別式的時候才會看得見

匿名 提到...

胚胚胚
請不要說這種不吉祥的話

凍鴿 提到...

的確是彼一時此一時也

不過
重點應該是
不管醫療險怎麼變化
[在年輕而且沒生病時盡快作醫療險規劃]
這個原則
是絶對錯的

匿名 提到...

loulou的ㄤ,你應該是寫錯了吧????

在年輕而且沒生病時盡快作醫療險規劃]
這個原則
是絶對錯的

還是你的年輕的定義和我不同,解釋一下吧.

凍鴿 提到...

故意寫錯終於被發現了
麗芬
就只有你這麼認真看我的回應......
.............................
好啦
我自首
是打錯字了
應該是
[在年輕而且沒生病時盡快作醫療險規劃]
這個原則
是絕對 沒 錯的

匿名 提到...

對阿你要檢討一下
是不是你平常都愛辯論
所以人家都不敢糾正你

因為我[早]就發現你寫錯了
也沒糾正你
想說你應該沒寫錯吧 畢竟你以[道理伯]自居
怎麼可能寫錯?

唉~連你最親密的人都不敢糾正
怕萬一說錯引來一堆辯論的麻煩....:P


咦~~~~結論:公撈要檢討

凍鴿 提到...


本周定為檢討周
好好檢討檢討我該不該被檢討的問題

ㄏㄏ

匿名 提到...


很好
你今天睡地板

凍鴿 提到...

為何取名凍鴿
請看我那篇Je ne sais pas生活日記—放粉鳥
就知道了

把粉鳥凍起來就不會再被放了
ㄏㄏ

匿名 提到...

某人說有新聞章也沒來PO 啊
訴隨?!

匿名 提到...

這裡需要一個新的留言版

匿名 提到...

棟哥

我有了新的blog
幫我串連一下吧

靈動塔羅牌-傅子綺愛情共和國
blog.yam.com/theressa_fu/

棟哥,凍蒜

匿名 提到...

期待公撈的大作!

凍鴿 提到...

謝謝婆撈
我會盡快

匿名 提到...

凍歌
當地VISA辦不下來
現在不知要怎麼飛過去

非常難過

凍鴿 提到...

阿災
不能去就不去囉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難過可以
不要太久

匿名 提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 ★★ 年 ★★ 快 ★★ 樂 ★
 ★☆★  ★☆★  ★☆★ ★☆★